昆山市:紧贴基层 盯住重点 评价导向 巡察“利剑”显锋芒
来源:昆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时间:2018-09-21 11:34

长期以来,基层是群众利益诉求最集中的地方。拥有347个村、社区的昆山将解决基层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重点。去年,该市已开展三轮巡察,基本实现区镇巡察全覆盖。今年,该市启动第四轮巡察工作,对4个城市管理党工委开展常规巡察,对全市农村“三资管理”和生态文明开展专项巡察,彰显新时代巡察“利剑”锋芒。

基层导向:347个村(社区)3年巡察全覆盖。今年4月,昆山市委巡察组正式入驻亭林、柏庐、青阳、震川四个城市管理办事处及32个重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巡察。“2月15日,不是除夕夜么?你们还有党员活动?” 一份党员活动记录表时间栏上的日期引起了巡察组的注意。经过追问、核实,社区书记承认部分党员活动记录存在后补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巡察组如实记录上报,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对社区其他工作也开展自查,立行立改。  如何精准排查、及时揪出隐藏在群众身边的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课题。该市第四轮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巡察组围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反腐败等六个方面,通过巡察公告、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深挖细查,共访谈相关人员696人,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32件(次),查阅各类资料账册2670本,巡察发现和干部群众反映问题合计16类226项,移交相关部门问题线索21条。

“风起于青苹之末。少数基层干部的不良作风看似微小,却往往容易伤害民心。只有从一开始时就管住‘小节’、守住底线,把监督挺在前面,才能防止把“小病”拖成“大病”,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该市巡察办主任告诉记者,市委巡察组将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用3年时间,实现对全市347个村(社区)巡察全覆盖,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问题导向:紧盯生态文明、“三资”管理不放松。巡察工作要紧紧围绕“三大攻坚战”展开,围绕贯彻市委市政府执行力展开,有针对性寻找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制度。为此,该市第四轮巡察工作在成立4个常规巡察组的基础上,还专门设立了1个专项巡察组,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张铺镇白米村、陆家镇陈巷村、千灯镇石北村等10个村的农村三资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专项巡察,及时监督、严肃问责。

“你们村级资产中有一处商业用房,一直没有租金收入,请你说明下具体情况。”刚入驻张浦镇周巷社区的专项巡察组在查看财务账册就发现了一处问题,即刻向社区财务了解情况。经过调查,发现产权归属周巷社区的该商业用房,日常管理及租金收缴仍由张浦镇资产公司进行代管收租,导致产租分离。随即,巡察组将发现问题反馈张浦镇党委,要求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及时纠正偏差。目前,36.68万元租金收入已归还周巷社区,并明确今后逐年按实结算。

“农村‘三资’和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巡察要巡有成效就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为做深做细专项巡察工作,该市市委巡察办研究制定“六步走”专项巡察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巡察准备、驻点、报告、反馈、移交、立卷归档六个步骤,聚焦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线上交易”、村级资金“非现金结算”、村务公开“e阳光行动”、“政经分开”改革试点以及“263”专项行动和省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情况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精准出击,定点清除,切实提高监督实效。“巡察是给党的基层组织做体检,只有找准病灶,才能猛药去疴。专项巡察更是如此!”昆山市委专项巡察组组长如是说。

评价导向:构建巡察“闭合回路”。被巡察单位千差万别,如何通过具体的指标,对被巡察单位政治生态情况“画像 ”,精准研判被巡察单位政治生态,确保政治巡察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是对巡察工作智慧的考验。

在第四轮巡察期间,四个巡察组试点开展了政治生态评价,对照《被巡察党组织政治生态综合评价体系》的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8个三级指标,结合被巡察单位自评和市委巡察组评分,将看似抽象的政治生态具象化、可感化,让巡察工作有据可寻,对照评价表,深度查、仔细问,构建巡察工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评价“全链条”,充分发挥巡察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  推动解决问题是巡察工作的落脚点,要切实彰显巡察“利剑”作用,发挥治本功效,就必须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为此,下一阶段,该市巡察办还将试点开展巡察整改评价工作。整改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看“三项清单”整改方案是否建立,二看整改报告是否全面、是否有成效,三看整改要求是否达到,任务是否落实,突出问题是否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