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要求加强对村(社区)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做实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的日常监督,探索开展集体“三资”达到一定规模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级监督”试点。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市纪委监委制定实施《关于开展村(社区)“提级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4个监督工作组,选取蓬朗社区、景村村、小泾村、神童泾村、余项村、高勇村等6个村(社区),对其“两委”特别是一把手进行“提级监督”。
解好“题” 推动问题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巡视巡察、信访举报、案件查办、评审联动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村(社区)列出6类72项问题清单,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通过听取汇报、现场督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进监督。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对相关问题线索提级办理,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久拖不决问题。
定好“责” 严格日常监督
细化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检委员(纪委书记)监督责任。通过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会议,向村“两委”提出意见建议。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纠正偏差。召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会,听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并现场评议质询。
管好“权” 规范权力运行
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编制权力清单、流程清单、风险清单、责任清单“四类清单”,逐项精准监督,推动村干部“依单履责”、群众“看图办事”。编制公开事项参考指南,紧盯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推动农村集体“三资”、工程建设、服务采购等重点权力事项运行过程在“e阳光”平台全流程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用好“人” 健全监督体系
加强对“一人一委一网”基层监督队伍的指导帮带,组织村纪检委员(纪委书记)参与具体案件查办、落实村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措施,推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小微权力”清单“照单监权”,引导廉情监督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权力运行和公开等事项开展专项检查、交叉督查,切实提升基层监督队伍的实战能力。
建好“制” 构建长效机制
做好“提级监督”情况动态分析,精准研判村(社区)政治生态。加强与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以及巡察机构的沟通协调,及时会商研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疑难问题。结合问题整改,系统梳理完善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规范,在压紧压实责任、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体系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